从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

作者:武汉体育中心 时间:2018-11-09
浏览量:

 据长江日报9日报道,武汉市江夏区光辉村的江华斌,因残致贫,曾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。在精准扶贫的帮助下,而今的江华斌依靠经营小卖部脱贫,现在生意越做越红火。

   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,江华斌的故事是个典型。从村里人口中“有出息的后生”,到因病致残,因残致贫,再逢父母双亡,债台高筑,一连串不幸的遭遇,不仅击垮了生活,更会摧毁一个人对明天的希望。很欣慰,磨难最终没有让他沉沦。只要心中还有一团火,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,就一定能走出泥潭,日子也会变好,会一天比一天红火。

    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。脱贫攻坚,是一场决心之战,也是一场信心之战。很难想象,如果江华斌的意志垮掉了,万千的资源帮助,能否彻底改变他的生存境遇。一个人长久地陷于贫穷疾病,很难不陷入精神上的低迷,屈服贫穷,屈服命运,对身处的逆境失去改变的渴望。

   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没有比脚更长的路。精准扶贫,首先要让扶贫对象的心热起来、行动起来。扶贫是外因,自强是内因,扶贫先扶志,就是先去点燃他们的斗志。唯有激发内生动力,才是实现长久脱贫之道。内生动力不足,扶贫起一时之功,但最终因为扶贫对象没有自我发展能力,外因一旦减弱,很可能再度返贫。

    脱贫攻坚,不断啃硬骨头,任务艰巨,越是如此,越要相信群众、依靠群众。对江华斌的扶贫,便是观察到了他的个体特点,帮他用好扶贫政策,解决资金问题,教他如何经营小卖部。精准扶贫让江华斌有了奋斗努力的空间和能力,最终还是依靠他的奋斗,靠着好好的经营,用自己的劳动摘下了贫困的帽子,改变了命运。

    扶贫扶贫,一个“扶”字,正是帮助的意思,困难群众是扶贫对象,更是脱贫主体。精准扶贫,不但要精准到人,措施到户,还要精准到每个人身上需要帮扶的点,有人习惯“等靠要”,就要帮助他们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;有人对自己缺乏自信,就要挖掘他们身上的优势;像江华斌这样,有意愿而无能力,那就扶他上路,送他上马,跑向自己的幸福生活。精准扶贫,不是“输血式”,而是“造血式”,要引导贫困户走出“要我脱贫”的心理,激发起“我要脱贫”的动力。归根到底,还是那句老话,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”

    这是在扶贫攻坚中一个值得剖析的例子。精准扶贫,贵在扶志。只有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,让他们在精神上站起来,脱贫成效才会显著,才会长效。